寫得非常好。我完全同意你所說的一切。
Definitely Not The Giver
Definitely Not The Giver8月22日 12:01
我認為下面的內容是我觀看過的最佳Fwd Guidance總結之一。 對明天的路徑有很好的洞察,並且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深刻的討論。 有一點我想說的是,我認為三位嘉賓都犯了一個錯誤(或者至少沒有相互糾正),就是將風險簡單地二分為債券與股票的槓鈴結構。也就是說,風險曲線上的公理。 是的,債券是不受歡迎的,因為它們的實際回報是負的。這毫無疑問。但有一個快速增長的替代市場正在擴展以填補這一空白。過去幾年,私人配置從PE/HF轉移的最大原因之一是基礎設施、資產支持融資、私人信貸等的可用性——在結構化參數下獲取超越通貨膨脹(以及某種固定收益)的回報。這個領域將繼續增長並吸引資本。目前,它在保險/養老金中最受歡迎,因此解釋了外國對債券的需求轉移——經銷商也一樣(同意沒有人想要有毒債券)。 因此,我認為僅僅因為“方向顯而易見”就“超級看漲長期”是一個錯誤。此外,如果你的賭注是赤字/去美元化將成為主流主題,以採取這種“全風險”心態,那麼選擇就很重要——你會想要利率不敏感/劣質資產(咳咳:加密貨幣)。 簡而言之: 泰勒太過看漲。風險調整後的回報始終重要,而在逃向劣質資產的泡沫中並不會改變這一點。我認為泰勒也過於強調資本的集中化,因此低估了推動市場碎片化以創造如此寬鬆條件的因素(SOFR/LIBOR的劇烈波動是由於信貸可用性不足、非常明顯的地緣風險和實際自然災害(如COVID)造成的)。發生的事情遠不止赤字的主導,這是我覺得這裡隱含的潛台詞。 例如,HFRI Distressed/RX在2016/17/21年表現非常好。儘管信貸利差大幅收窄(抑制了阿爾法潛力),並且被認為與商業週期呈反向關係,但今年迄今表現也很好。如果主要來源是資本豐裕,這在理論上是不可能的(然而SPX在這些年也表現良好//FCI充足)。因此,方程式中還有更多的因素! 奎因可能有點過於看跌(但我也可能過於看跌,所以我發現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同意)。 費利克斯今天更多的是一個促進者。他通常表達得很好,所以我不同意他的一切。 夥計們,精彩的視頻!
19.1K